淬炼商学院
乐学 乐教 创业 创造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双师课堂】双师联动促成长 知行合一育英才

时间:2025-04-18 15:56:1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理论教学与实战经验深度融合,4月17日,领导力教研室王静媛老师联合学校人事处李世豪老师,以“双师联动·知行合一”为主题,成功举办《数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双师课堂活动。两位老师同台授课,通过“知识赋能+实践指导”的双维度教学,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课程,李世豪老师担任“企业导师”角色。李老师结合多年招聘经验,从企业用人视角出发,为学生剖析简历制作的核心要点。他说“简历不是生平记事,而是个人价值的精准表达”,他通过对比优劣案例,强调“数据化成果展示”“岗位需求精准匹配”等技巧;在面试指导环节,他更现场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揭秘“逻辑表达”“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三大能力考察要点。

王静媛老师作为“学术导师”,从职业发展理论维度对实践内容进行升华。她以“冰山模型”解析简历与面试背后的深层逻辑,指出“显性技能是门槛,隐性素养定高度”,引导学生构建“目标岗位—能力模型—成长路径”的动态认知体系;同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强调“沟通中的共情力”“压力下的抗逆力”等软实力培养。王老师深入浅出的总结,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经验转化为系统性认知。

课程中,多名学生通过问答的方式积极参与。“艺术设计岗更看重学术经历还是设计经验?”李卓然同学率先抛出困惑。李世豪老师直言:“作品集是设计岗的‘硬通货’!学术经历能体现研究思维,但企业更关注作品的市场匹配度。建议用作品讲述三点:你的美学风格、你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你如何平衡创意与商业落地。”王静媛老师补充道:“学术经历并非无用武之地,若能结合设计实践展开研究,反而会成为差异化优势。”

面对王佳颖同学“如何应对面试官故意刁难”的担忧,李老师现场拆招:所谓压力面试,考的是应变力而非正确答案。记住三个原则:保持微笑不争论,拆分问题逻辑,转化劣势为成长案例。”

针对王颖同学“毕业院校非重点,如何让简历逆袭”的共性问题,李老师给出策略:关键词优化匹配岗位;以“项目成果”替代校园经历描述(如“独立策划校园艺术展,吸引超800人次参与”);附作品二维码,让实力“可视化”。王老师则从理论角度建议:简历的本质是用户思想,要把自己当作产品,思考HR的需求痛点。

此次双师联动课堂,不仅为学子搭建起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更彰显了学校“商科教育+实战赋能”的办学特色,为培养“懂理论、精业务、善创新”的新商科人才提供了创新范本。

供稿:领导力教研室

采写:王静媛

摄影:王静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