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下午14:30,由酒店商务产业学院主办的《文旅营销新故事——从万岁山到泰科版的场景革命》主题讲座在瞻岩书院103室举行。活动通过拆解开封万岁山爆红逻辑与泰科版“商道+非遗”轻量化实践,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沉浸式文旅创新课。
顶流景区方法论落地校园:银票系统激活非遗新消费
讲座现场,赵琪琪老师以“王婆说媒”“武侠NPC”等网络热梗切入,对比分析了开封万岁山从地方景区到现象级文旅IP的升级路径。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主导的“泰科版万岁山”实验:通过发行虚拟货币“银票”,构建融合非遗手作、汉服体验的模拟商业系统,使800余名参与学生在交易青团、竞答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从文化体验到商业实操”的闭环。

"文旅营销的本质,是用文化造场景,用场景讲故事,用故事换人心。"赵琪琪老师指出,"我们用银票取代传统门票,用商业思维重构非遗体验,正是要让Z世代在玩乐中感知文化经济价值。"
轻量化模式引热议:成本不到万元,复购率超60%
据披露,该项目依托汶阳书院撷阳庭院现有空间,通过学生社团自主招商引入茶艺、汉服社等校内资源,实现零场地租金、低成本布景。活动期间银票流通率达92%,非遗手串摊位复购率超65%,更有学生为集齐银票兑换隐藏款文创通宵研究泰山文化题库。现场展示的汉服交易、茶艺比拼等快剪视频,引发观众阵阵掌声。

未来已来:文旅营销进入“用户共创时代”
在互动环节,赵老师提出"轻资产、强交互、快迭代"文旅破圈的三大准则。电子商务的刘伟同学体验后感慨:"原来卖青团要考虑供需平衡,做汉服体验要设计社交传播点,这比课本上的4P理论生动十倍!"
这场校园微实验,恰是酒店商务教育变革的缩影——当文化基因注入商业逻辑,当产业命题融入实训场景,我们培养的将不仅是服务员与管理者,更是未来文旅消费生态的架构师。正如活动现场那串被争相兑换的非遗手串,商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亲手编织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绳结。

供稿:酒店商务产业学院
采写:酒店商务产业学院
摄影:酒店商务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