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商学院
乐学 乐教 创业 创造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以“创新”为桥,通向美好未来

时间:2025-04-27 19:15:1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25年4月27日,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商科教育委员会主任兼商科带头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成林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了《以“创新”为桥,通向美好未来》的精彩讲座,与学生们畅谈市场创新思路、方法与技巧。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廖成林教授从创新度、创新域、创新向、创新源、创新阻与险、创新战略六大维度解构商业增长密码,为青年学子提供“可量化、可复制、可落地”的实战指南。

一、创新度:穿透“浅滩竞争”,抢占“深海红利”

廖成林教授以“创新渗透指数”将企业创新划分为三个层级:L1层级是功能改良,L2层级是场景重构,L3层级是价值再造。目前企业研发投入中绝大多数仍然集中在L1层级,导致产品同质化率过高。“创新不是‘挤牙膏’,而是要敢于‘炸掉旧山头’!”廖教授强调需通过“技术穿透力×需求洞察力”实现指数级增长。

二、创新域:破界重构,打造“共生型产业生态”

廖教授提出“创新域拓展三轴模型”--技术轴+用户轴+空间轴。技术轴的底层逻辑是以技术为支点撬动跨产业价值网络,实现横向跨界融合。用户轴的底层逻辑是从“交易关系”转向“共生关系”,通过用户资产运营延长价值链,实现纵向价值深挖。空间轴的底层逻辑是以空间为载体构建“地理套利”优势,通过资源错配创造增量价值,实现区域生态重构。

三、创新向:校准“三向坐标”,穿越增长迷雾

廖教授指出,企业需同步锚定技术、需求、政策三大坐标系,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创新突破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技术坐标系是创新驱动的底层引擎,需求坐标系是价值创造的终极导向,政策坐标系是合规发展的导航系统。

四、创新源:激活“三源动力”,构建增长飞轮

廖教授将创新动能分解为技术源、用户源、生态源,这一框架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其中技术源是底层创新的“核反应堆”,用户源是需求挖掘的“金矿探测器”,生态源是资源整合的“产业路由器”。

五、创新阻与险:筑牢“防波堤”,穿越转型风暴

廖成林教授为同学们展示“创新阻力雷达图”,展示认知壁垒、资源壁垒、机制壁垒、风险对冲策略等。

六、创新战略:三阶跃迁,实现“从1到N”的裂变

廖教授提出“战略三阶模型”:第一阶是单点爆破(1年内)聚焦细分场景打造标杆案例,第二阶是生态链接(3年内),第三阶是范式革命(5-10年)重构行业底层规则。

在产业变革加速、技术迭代加剧的当下,廖成林教授为学生们带来的《以“创新”为桥,通向美好未来》精彩讲座,将学术智慧与实践深度融合。这场关于创新的“新教育实验”,正在书写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答案”,引领青年学子前往市场创新的“高速匝道”。

供稿:淬炼商学院

采写:范红、杨洁青

摄影:范红、杨洁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